鑫士铭读书会第十三期|黄金枷下的悲剧人生

栏目:鑫士铭动态 发布时间:2023-09-16

9月15日,鑫士铭读书会在总所大堂举行了第十三期分享活动,鑫士铭高级合伙人、开发区分所副主任姜丹丹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张爱玲经典小说——《金锁记》。

《金锁记》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曾经获得评论界极高的赞誉。小说发表不久,傅雷便盛赞《金锁记》是张爱玲“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文学史家夏志清教授更加直截了当地评价道“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跟随着姜丹丹律师的视角,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被金钱禁锢在爱的荒漠中的女人的一生。

《金锁记》的背景和人物故事,即脱胎于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事。李经述三儿子李国煦天生患有软骨症,娶不到门当户对的少奶奶,家人便给他找了个乡下姑娘做媳妇。《金锁记》中的二奶奶曹七巧原型便是这位乡下姑娘。姜家是个有规矩的豪门,曹七巧格格不入的出身和修养使她备受冷眼,婆婆的无视、丈夫的无能、丫鬟的耻笑、身边人的敬而远之,那无处释放的压抑苦闷在日积月累中让曹七巧一天天堕落。

过了几年,曹七巧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在终于熬到分家后,七巧对她牺牲了半生换来的钱格外珍视: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她羞辱儿媳,先后逼死儿子的两任妻子,吓得儿子不敢再娶;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种种丑陋的疯狂欲望,给七巧的人生套上一重又一重“黄金枷锁”,使她的心理极度扭曲,最终走上自毁、毁人的道路。

在姜丹丹律师娓娓道来的语调里,我们似乎透过时间的长河看到了那个苦苦挣扎、苟延残喘的七巧。《金锁记》宛如一扇时代窗口,让我们看清了那个时代炎凉的世态与逐渐泯灭的人性。

故事的结尾,七巧回忆着这一生,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一把金锁牢牢地锁住了七巧的灵魂,使她屈服在它的脚下,变成它的奴隶。爱的缺失比金钱的缺失更能毁掉一个人,当曾经的美好与希望一点一点流失,失去爱人能力的七巧渐渐地成为一具行尸走肉,最终被时代吞噬。

鑫士铭读书会,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