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士铭读书会第十一期|正义与善的理想彼岸

栏目:鑫士铭动态 发布时间:2023-07-02

关于《理想国》的地位,我想这下面这句话可以一言以蔽之:“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英]怀海特

6月30日,鑫士铭读书会在世茂天际43楼总所大堂举行了第十一期分享活动,本期读书会邀请烟台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理想国》资深读者苗壮教授与大家共同分享柏拉图经典著作——《理想国》。

《理想国》成书于公元前380年左右,是柏拉图从哲学角度审视政治最为系统、最为精深的著作。全书共十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在苗壮教授的带领下,大家去到比雷埃夫斯港,在苏格拉底与不同人的辩论中品味绝妙的隐喻,想象他构建的乌托邦。

柏拉图将世界二重化,分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并以此将其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为了对这两个世界的学说进行论证,柏拉图提出了本书中最重要的三个比喻,也是苗壮教授重点解读的日喻、线喻和洞喻。“日喻”即把太阳比作善的理念,善的理念是最高的,比一般理念都高,其目的是为了劝人向善,努力追求真理;“线喻”进一步地说明知识的层次以及人所要达到这种层次所需要的认识状态;“洞喻”则说明这一过程及其实现的艰难。这三个比喻环环相扣,对后世的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傍晚六点到晚上九点,虽已错过晚饭时间,大家却已精神饱腹。三个小时的交流中,苗壮教授将书中的哲学思想一一呈现,悉心解答了在场的每一个提问,带领大家感受理想国所培植的和平、正义、博爱与美好希望。

从理想到现实的距离有多长,也许没人知道,但就像《理想国》中说的那样,“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

鑫士铭读书会,我们下次再见。